早期音乐教育对我的影响 ——王婧涵

作者:王婧涵,16岁。

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走到哪儿,音乐就跟到那儿,学校、家里,耳机不离身;哪里有音乐,我们就相聚到那儿,生日会、周末,大家常常是在音乐会上尽情欢乐。而且,我们不只是喜欢听音乐,也喜欢创作音乐。

在德国,大概有一半的小孩还不到六岁就开始学乐器和唱歌。因为学音乐的费用比较高,所以这些孩子大部分也来自富有的家庭,他们更重视孩子的早期音乐教育。

1993年,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一个推论,称之为莫扎特现象。研究认为,多听和多自创古典音乐,尤其是莫扎特的音乐,会提高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很多家长听到这个消息,都想尽早培养自己的孩子,多听音乐,或学习一门乐器。他们希望通过音乐的熏陶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即聪明,又有音乐的文化修养。可是近年来,莫扎特现象倍受争议,因为它只是一个推论。

这些孩子们被父母摁着天天练钢琴、拉小提琴、吹长笛,等等,每个星期到外面上课,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国家庭孩子的父母大多比德国家庭的父母要求更严格,他们被父母强迫每天练习1-2个小时,当然,在这种强压下中国孩子的进步也更快。就这样,随着多年的学习和付出,他们渐渐地走进了音乐的世界,或多或少地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感受到了与其他孩子非同一般的乐趣和成就感。

然而,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这不仅仅是他们学习的负担在一天天加重,更大的变化在于,他们的思想也在一天天成熟!他们知道了自己喜欢干什么,要干什么,他们更有了自己的选择权!接下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当我进入中学,上五年级的时候,班里至少还有一半的同学在学习弹钢琴、拉小提琴,等等。而且他们弹的水平也不差。可是过了三年,到八年级时,突然只剩下两个会弹乐器的同学。九年级时,学校里的音乐课从必修课变成了选修课,选择坚持下来的同学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能够坚持下去完全是凭着对音乐的爱好和坚强的执着精神。

有时候,有些同学看了我们学校乐队的演出,会聊一聊他们自己对学习乐器的感受。他们说,反正没有兴趣,弹得也不好,放弃学习正好能减轻很多负担,省下许多时间。每次听到这些话我都感到很可惜,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下去也许会有新的快乐。

小的时候,我们是被父母强迫学习,是被动学习,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已经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多年来,音乐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早已离不开它。虽然每天练琴,练笛子,这样的练习有时很枯燥,更是耗费时间和精力,比赛和演出之前还要背负很大压力,可是,成绩正是每天苦练的结果。我不仅享受着获奖的骄傲和自豪,更享受着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音乐带给我的外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美妙,这种美妙让我陶醉其中。我在音乐的旋律中自由飞翔,借助着琴键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每当这时,我已经忘乎所以,仿佛进入到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音乐抒发着我的感情,音乐帮助我解脱烦恼,音乐激发起我对生活更多的热爱。而所有这些由音乐带来的感觉只有随着对音乐的深入投入才能越来越有体会。当我和我的乐队完成了一场演出,接受着观众那么热烈、那么长久的掌声时,我是多么激动、多么兴奋啊!我感觉自己是在享受着世界上最美好的回报。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从小送给我的第一堂音乐课,正是这一早期音乐教育在我心里播下了音乐的种子,也是他们帮我让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感谢他们开启了我走进音乐圣堂的大门,让我领悟到音乐的美妙,我觉得我比世界上很多孩子更幸运;感谢他们为我付出了那么多。然而,接下来的路,更漫长更艰苦的路是要靠我自己走下去的,我也相信,我会努力地一直走下去,让音乐陪伴我一生。